云课体验 轻松上好国学课
上好这堂课,孩子的人生才会幸福


文/吴传胜  


有两则真实的小故事,读来走心温暖。


一天,内蒙古包头市黄河路小学照例举行升国旗仪式,当国歌响起的刹那,一个匆匆跑向校门的小男孩,立刻止步立正,面向国旗举起右手敬少先队礼。当升旗仪式结束后,小男孩才跑步进入校园。这一幕被在附近执勤的交管人员拍下后传到微信朋友圈,引来众人点赞。



朋友家有个八岁的小女孩,见过几次,没留下太多印象。一次应邀去朋友家拜访,小女孩趁父母为客人泡茶的间隙,邀请我去看她的魔法化妆相册。女孩从双层儿童床下层整齐的书柜中取出相册,一页一页翻给我看,然后麻利地把相册放回书柜。小女孩无意中拉开小书桌的抽屉,抽屉里的笔和一些小物件摆放得惊人地整齐。我发现小房间里的所有物件都摆放得整齐有序。我被这个小女孩惊到了,这么好的家庭条件还如此勤快、自立、自律。女孩见我来了兴致,又在客厅为我演奏了一段钢琴曲,还向我请教怎样练书法。小女孩整个过程从容利索,眼神清澈明亮。孩子的父母告诉我,孩子日常的生活、学习事务都是自己打理,从不要人提醒。


不敢预测两个孩子的将来,但小男孩油然而生的爱与敬意,小女孩的自立有序的品质,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莫大的帮助。


前不久,去清华大学拜访钱逊先生,向先生请教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教育。先生说小学生没必要学太多的知识、背太多的经典,首要的是学会洒扫应对之事,立德树人,养成诚信、爱敬、自立、包容、知耻等优秀品质。学会了为人处世,学问之事就会水到渠成。




为人处世,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课。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就是立德树人。《论语·学而》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教会孩子为人处世,或者做好立德树人这项工作,就是学校、家庭给孩子最宝贵的馈赠,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孩子的人生之路终究得自己走,再富足再能干的家长也不能替孩子包办一生。把孩子的人生之路还给孩子,首要之事,便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世。


在我国古代,学校有国学、庠序、私塾。学生的主要课业是读经典,其中“小学”主要就是训导孩子识字和为人处世。家庭方面有族规、家规,对孩子的为人处世有详尽的、严格的规范。西方社会主要是通过教会形式约束人们的行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淡出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由来已久,家族教育基本消失,家庭教育陷入功利、焦虑、无序的漩涡。经济、科技、社会快速发展了,人的教育从面上来说,基本上是无知、无序、无力、无奈,一片忙乱。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真的到了重塑家风、强化学校育人功能的时候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三岁的孩子身上,就能看出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形象和个性雏形,从七岁的孩子身上,能看到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也从科学的角度验证了这个观点,布鲁姆认为,从出生到三岁,是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超乎想象的重大影响。宋代大儒朱熹在《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可见,学习为人处世,不仅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学习为人处世,应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即先从打扫家务、知晓迎送宾客开始。


做家务不是小事,孩子的劳动习惯、动手能力、责任感、合作精神、独立精神等等皆从此发端,学会了生活自理,至少不会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依赖父母的“巨婴”。写到这里,不由为前面故事中的小女孩点赞,为在机场、车站见到的那些身背双肩包、手拖小行李箱的“小大人”和他们的父母点赞。


迎送宾客是教会孩子待人接物技能的基础训练,包括礼仪、语言等,也是人这种社会动物融入社会的基本要求。现在国内一些家庭来了客人,仿佛跟孩子没关系,要么闭门不出,要么不闻不问,一心写作业、看动画、玩游戏,家长也是顺其自然,不置可否。




学习为人处世,要养成诚信、爱敬、自立、包容、知耻等做人的优秀品质。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德之本,是人生得失成败的关键。


要成为一个有修养,受人尊敬的人,首要的是要讲诚信;要成就一番事业,更离不开诚信。如果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将会众叛亲离,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生活将变得一团糟糕。如果恪守诚信,即使一时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雨过天晴,东山再起。讲诚信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认为小事无所谓,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到时想改也改不了了,虽有“浪子回头”之说,但付出的代价也将十分惨重。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有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玻璃碎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讲诚信,内心要有诚,外面才有信。尼泊尔少年以内心的诚,换取了外国游客的信,换来了家乡的发展。




爱敬是人生之本,是幸福人生的前提。


魏晋时期刘劭在《人物志》中说“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是故《孝经》以爱为至德,以敬为要道。”刘劭把爱敬看成是人道之本。爱敬首先是要爱家,孝敬父母。《论语·学而》第二章中记载了孔子弟子有若的一段经典名言,他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爱敬要推己及人,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


爱敬要存敬。对父母有敬才是孝;对师长存敬才是尊;对他人存敬,别人才能感受到你的友好礼貌;对大自然存敬,大自然才会源源不断地给你馈赠和回报;对祖国存敬,才是真正的爱国。敬不是装出来的,没有敬的爱是虚伪,没有敬的礼仪是做作。

爱敬要知敬畏。要敬畏祖先,敬畏历史,敬畏祖国。人是有身世的,没了根,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敬畏贤哲,敬畏英雄,敬畏劳动。不知敬畏,人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是行尸走肉。要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敬畏真理。不知敬畏,将肆意妄为,最终酿成悲剧,追悔莫及。


爱敬要遵从初心。“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爱自己不是自私,不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无尽的欲望,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爱。爱自己不是胆小怕事,不坚守原则,不承担责任。




自立是为人的基本要义,立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立,甲骨文是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是笔直地站立。古人造字的时候,把“立”字作为人与动物的分界,立起来的是人,爬着走的是动物。


曾国藩被誉为古今立德、立功、立言第一完人,其治家更是被人称道,两百年来其子嗣开枝散叶,遍布全球,英才辈出。曾国藩小时候天赋并不高,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甚至比一个小贼还笨。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夜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是他家里来的一个贼,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檐下,想等他睡着了后进去偷点什么。可是小贼在屋外等啊等啊,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小贼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了几遍都能背了!”于是小贼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并非天才,是靠超乎常人的勤奋、强烈的责任感、近乎严苛的自律和超人的眼光才成就一番伟业。他在如火如荼的前线战场,还每天不忘给家里写家书,极尽叮咛嘱咐之责。当然,不可能人人都像曾国藩一样成就一番伟业,但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东西。


自立,当从生活自理开始,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务。孩子应当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走路,自己打扫个人卫生。


自立,不能养成依赖心理和习惯。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谋划自己的生计,要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啃老,成人后要有自我生存能力,不能父母还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自立,当立志。志不分大小、贵贱。干好一件事情,学好一门手艺,都是志。做任何事情都得要有目标,哪怕是小目标、短期目标。


自立,当自强。树立了目标,就要坚持,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坚持自有回报。坚守就能风雨见彩虹。


自立,当自律。分得清是非,扛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包容将使人生道路变得更加宽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回答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喜欢不希望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认为: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但在具体问题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这两句话的核心意思讲的就是包容。


包容,要不嫉妒别人的才华和成就,容得下别人的好。


包容,对别人的缺点和过错不议论指责,要有容人之心,度人之量,君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把人一棍子打死。


包容,对别人不是故意对自己造成的触犯和伤害,不要轻易动怒,以牙还牙。否则,事态会扩大,酿成大的冲突。恕人之过,海阔天空。


包容,不能固执已见,刚愎自用。要胸怀宽广,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容得下不同的个性、风格、方法,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


当然,包容并不是无底线地退让、忍隐,心中要有原则,要讲求方法,见义还该勇为。




知耻是文明的标志,是为人的底限。


知耻就是知道羞耻和荣辱,也叫耻感。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把知耻列为修身的三要素之一。孟子将“知耻”解释为有“羞恶之心”。知耻,首先要知道什么事情不可为,比如偷盗,讲假话,懒惰,欺负弱小,等等。其次是发生过错要反思,能够认识到错误,感到羞愧,感到后悔,感到不好意思。


知耻是自尊的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自尊、自重,才会有幸福的人生。


春秋时期,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被俘,做了吴王夫差的阶下囚。勾践含羞忍辱,终于得释回国。勾践卧薪尝胆,任用贤才,发展经济。通过十年努力,终于使国家富足,军队强大,三战三捷,迫使吴王夫差自尽,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这就是知耻而后勇。


耻还经常和廉一起说,称廉耻。古人推崇“礼义廉耻”。“礼”是文明秩序,“义”是社会正义,“廉”是节俭廉洁,“耻”是道德约束和自律。礼义廉耻没有了,一个国家的处境就危险了。大学者顾炎武说:“廉耻,立人之大节。”他说,人如果不廉,将无所不取;人如果不耻,将无所不为。




立德树人,教会孩子为人处世,非一日之功,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愿望和切实的行动。家庭、学校、社会要联动,以良好的家风、校风、社会风气引导孩子、熏陶孩子。立德树人不能让孩子去悟,不能让孩子仅仅大量背诵经典,让孩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行去体悟。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要持之以恒贯彻执行。家长、教师要以身作责,行为示范。


为人处世,是人之为人的第一课。上好这堂课,孩子的人生才会有幸福;上好这堂课,孩子的人生之路自会绽放精彩。


作者简介:吴传胜,国学院网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委员,《少儿国学》杂志创始人、原主编。


分享: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